阵风被击落后,印度反而加购,法国做梦要笑醒
四、成本对比:印度的“土豪”与巴基斯坦的性价比
看官们算笔经济账:印度采购阵风单价约2亿美元,而巴基斯坦引进歼-10CE仅需5000万美元,不到前者一半。
2016年印购36架阵风耗资88亿美元,巴方2021年买20架歼-10CE加配件才15亿美元。 此次114架订单若裸机成本136.8亿美元,但加上武器和维护,总价仍近200亿,远超巴方体系升级费用。
更讽刺的是,印度“天价堆装备”却难掩战力鸿沟。巴方凭借低成本、高协同的体系,在冲突中以少胜多;印度则陷入“越贵越买,越买越弱”的循环。 法国达索靠这笔订单大赚特赚,维护费占总价40%,而印度纳税人埋单的226亿美元,足够巴方买400架歼-10CE。
五、未来困局:本土化幻梦与战略失衡
印度鼓吹“本土制造”能提升航空工业,但现实骨感。60%零部件本土采购依赖国际供应链,国产“光辉”战机交付延迟,技术转让形同虚设。 法国拒提供源代码,印度连自主升级都难。 反观巴基斯坦,正引进歼-35五代机,进一步扩大代差优势。
更严峻的是战略失衡。印度一边买阵风,一边宣称发展国产五代机,矛盾明显; 多国装备混用导致协同效率低下,边境冲突中若再遇体系化打击,恐重演5月惨败。 而东大通过民用无人机、预警机等技术输出,已助巴方构建“非对称优势”,印度天价军购不过是“金钱堆砌的虚幻自信”。
结语
看官们,这场“被击落反加购”的闹剧,暴露印度军工的深层次痼疾:技术依赖、体系混乱、政治投机。法国笑纳226亿美元,莫迪政府赚足面子,但印度空军的战力窟窿,远非百架阵风能填平。未来若再战,怕是要用卢比给对手“刷战绩”了。笔者奉劝一句:军购不是购物车,瞎买只会沦为国际笑柄。(本文由AI辅助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