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5给美海军上课!F-35C终极形态竟在中国?
3. 自动化细节:甲板效率的“隐形战力”
自动伸缩登机梯:F-35的登机梯需地勤手动操作,而歼-35可实现飞行员一键收放。这一设计在紧急出击或甲板人员不足时意义重大。
人机工程优化:舰载型歼-35沿用歼-15的中央操纵杆与高坐姿设计,降低飞行员换装训练成本。反观F-35C的侧杆布局,被美军飞行员批评“着舰时缺乏触觉反馈”。
三、战略博弈:为什么制空权比多用途更重要?
F-35C强调对地/海攻击,是基于“美国永远掌握制空权”的假设。但歼-20、歼-16的出现已打破这一幻梦。
1. 截击能力退化的恶果
冷战时期,F-14+AIM-54“不死鸟”组合可在400公里外拦截苏联图-22M超音速轰炸机。如今F-35C极速仅1.6马赫,搭配射程缩水的AIM-120,拦截轰-6K发射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时,可能“追不上、打不着”。
2. 中国海军的“组合拳”
歼-35与歼-15T(弹射型)形成高低搭配:
歼-35凭借隐身性能撕开防空网;
歼-15T凭借载弹量和速度执行后续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