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潜射导弹如何能碾碎俄罗斯的核威慑遗产?
三、工业基座的生死竞速
俄罗斯《生意人报》曾哀叹:“布拉瓦导弹的电子元件合格率不足30%”。微电子元件67%依赖进口、耐高温合金产能缺口40%的数据,折射出苏联解体后精密工业链的崩塌。当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能调动长三角的碳纤维产业集群与珠三角的微电子产业链时,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却要为一枚导弹的陀螺仪四处求购瑞士机床。
这种工业实力的鸿沟直接体现在装备迭代速度上:
中国巨浪-2/3/4的“阶梯式迭代”已形成技术储备的“滚雪球效应”
俄罗斯至今未能突破潜射高超音速弹头与智能变轨技术的工程化瓶颈
正如“听风的蚕”常说的:“核导弹的较量从来不是物理学的竞赛,而是国家工业组织能力的终极考核”。
(本文由AI辅助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