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观察:25套“爱国者”入乌,泽连斯基又豪赌
二、规则改变者的三重博弈
1. 美国:长期捆绑与军工复合体的狂欢
25套“爱国者”意味着未来数年超过百亿美元的军火流水线,雷神、洛克希德·马丁等军工巨头将获得稳定订单。但比经济利益更深层的是战略控制:乌克兰的防空体系将彻底依赖美制装备的维护、升级和数据链支持,任何政治转向都可能因“技术断供”而瘫痪。这种“软性殖民”正是美国全球战略的经典手法。
2. 欧洲:道义与现实的两难
欧洲各国虽表面支持乌克兰,但私下对冲突长期化焦虑日增。德国曾因援乌“爱国者”系统国内防空空虚遭质疑,波兰等国更担心成为俄军“反击靶心”。美国此次绕过欧洲直接与乌签大宗合同,实则削弱了欧盟在军援议题上的话语权,迫使欧洲在未来谈判中进一步边缘化。
3. 俄罗斯:被迫升级的战术选择
俄军目前依赖的空天军突防、导弹饱和打击战术,在成建制“爱国者”面前可能失效。但这也意味着冲突升级风险激增:若常规手段无法突破防空网,不排除俄方诉诸战术核武器或超高音速导弹等不对称手段。战场规则的改变,往往伴随更极端的反制。(本文由AI辅助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