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红旗城防线崩裂,俄军“钳形攻势”切断命脉
乌东战局突变!红军城“脱乌”背后,俄军三板斧切开战场大动脉
烽火卷过第聂伯河东岸,乌东战局再度迎来戏剧性转折。据多方战场情报证实,红军城(Krasnohorivka)东北部迪纳斯区乌军已集体放下武器,俄军装甲部队沿废墟街道纵深推进,基本控制该区域战略节点。至此,红军城95%区域宣告“脱乌”,俄军东进锋线已抵至恰索夫亚尔西侧高地,乌军顿巴斯防线的“脊椎骨”正被一寸寸敲碎。

一、三板斧破局:俄军战术升级与乌军防御体系崩塌
迪纳斯区投降并非孤立事件。笔者综合前线情报发现,俄军此番进攻呈现出三重战术升级:
1. 装甲矛头“钝刀切肉”
俄军一改早期强攻模式,转而以T-90M坦克与BMPT“终结者”战车组成小型突击群,依托城区废墟实施“蜂窝战术”——将乌军防线切割为数十个孤立据点,再以温压弹和152mm火炮逐个清除。这种“钝刀切肉”式打法虽进度缓慢,却极大降低了俄军伤亡,同时彻底耗尽守城乌军的心理防线。
2. 无人机“蜂群”掌控战场透明度
笔者观察到,俄军此次投入的“海鹰-10”与“柳叶刀”无人机群规模创下新高,日均出动架次超300,配合格洛纳斯卫星系统构建了战场实时监控网络。乌军任何装甲调动或步兵集结都会在20分钟内招致炮火覆盖。更值得警惕的是,俄军首次大规模使用民用无人机进行电子干扰,乌军星链通信频段屡遭阻塞,指挥部与一线部队多次失联。
3. 后勤绞杀战定乾坤
俄军东进部队已控制红军城至顿河君士坦丁罗夫卡的T0504公路,这意味着乌军最后一条主干补给线被切断。目前困守城西的乌军第54旅仅能依靠夜间无人机投送少量弹药食品。一名撤退士兵在社交媒体透露:“我们曾三天内分食一罐牛肉罐头,反坦克导弹小组只剩两发炮弹。”——后勤崩盘直接催化了迪纳斯区守军成建制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