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海军要买4艘4万吨巨舰,比东大075舰还大
95亿美元背后的技术困局
尽管印度媒体高调宣传“国产化建造”,但核心技术与设计仍严重依赖外部支持。参与竞标的印度造船企业(如科钦船厂、加登里奇船厂)需与法国、西班牙或意大利厂商合作,引进设计方案并本土化改造。这种“借壳造舰”模式曾导致印度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建造周期长达17年,且成本超支300%。
更严峻的是,印度造船工业基础薄弱,缺乏大型舰艇模块化建造经验。4万吨级两栖攻击舰所需的特种钢材、动力系统(如燃气轮机)和电子设备仍需进口,而全球供应链受地缘政治影响极大。若西方供应商因国际关系变化中断技术支持,项目很可能陷入“无米之炊”的窘境。
腐败阴影与“印度速度”的诅咒
印度国防采购历来是腐败重灾区。2016年“鲉鱼级潜艇数据泄露案”和2013年“韦斯帕号直升机回扣案”均暴露其军工体系的系统性漏洞。此次95亿美元巨资投入,恐难逃利益集团瓜分——从军方高层到地方政府,再到私营承包商,层层分包与回扣链条可能大幅侵蚀实际建造经费。
历史经验表明,印度大型军工项目常陷入“规划激进、执行拖沓”的怪圈。例如“维克兰特号”航母先后经历3次下水仪式,却因锅炉故障、舰岛设计反复修改等问题多次延期。两栖攻击舰的技术复杂度虽低于航母,但印度缺乏相关建造经验,若强行追求“四年交付”的政绩目标,很可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