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5与F-35形似神离:一场中美航空工业的对决
这就像造汽车,全世界的一流车企最终都会选择流线型设计——不是因为互相抄袭,而是物理规律决定了这是降低风阻的最佳方案。某位风洞基地的朋友说过一句大实话:“在现有隐身约束条件下,能选的气动布局本来就不多,难道非要为了‘不像F-35’而故意选个次优方案?”
更关键的是,单纯模仿外形毫无意义。当年我们引进苏-27时,如果有测绘仿制就能复刻的道理,何必耗费巨资引进生产线?没有原始设计数据,你连蒙皮厚度分布、结构应力节点都搞不清楚,强行“山寨”只会造出一架飞起来就散架的铁疙瘩。
2. 单发与双发:中美航母哲学的分水岭
如果说外观相似是“形似”,那么单发/双发差异就是“神离”的开始。F-35坚持单发,是基于美国全球部署的保障体系和F135发动机的惊人可靠性;而歼-35选择双发,体现的是中国海军对舰载机生存率的极致追求。
在茫茫大海上,多一台发动机就意味着多一条生路。美国海军飞行员从双发的F-14、F/A-18转向单发F-35时,最强烈的抵触情绪正来源于此。中国作为航母后发国家,在充分研究美军教训后选择更保守可靠的动力方案,这本就是务实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