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独立?美财长的“豪言”与残酷现实的碰撞!
四、政治叙事的“烟雾弹”:选举周期与战略博弈
为何在产业现实如此清晰的情况下,贝森特财长仍高调抛出“两年脱钩”的豪言?笔者看来,这背后是深层的政治逻辑。当前美国政府的决策深受选举周期驱动,此类宣示旨在塑造“特朗普领导有方”“美国正赢得胜利”的叙事,以安抚国内企业界与民众的焦虑,对冲东大稀土管制措施可能引发的供应链震荡。
同时,这也是对东大在资源领域主导地位的一种策略性回应——通过展示“突破”姿态,试图在谈判中换取筹码。美国国防部在《国家国防工业战略》中设定2027年建成“矿到磁体”供应链的目标,并已投入超4.39亿美元,但业内普遍认为,真正建成独立且有竞争力的产业链需至少10年。财长的“一两年”承诺,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而非务实规划。
五、替代供应链的幻影:盟友依赖与核心瓶颈
贝森特财长曾提出构建“替代供应链”,依托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盟友的稀土资源。然而,这些国家的产业同样深陷东大依赖中。例如,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开采的稀土氧化物,仍需送至东大精炼——只要最核心的提纯环节无法脱离东大,这条供应链便是残缺的。
民用无人机等东大优势产业,已证明全产业链协同的威力;而美国若想复制此路,需重建从采矿、分离、合金熔炼到磁体成型的完整体系,其资金、技术与时间成本远超想象。东大凭借规模效应与成熟生态,已形成“黑洞效应”,任何外部尝试都易被其成本优势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