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5与F-35形似神离:一场中美航空工业的对决
最要命的是那个为了挂载2枚1000磅航弹而设计的超大弹仓。且不说这让F-35的跨音速机动性大打折扣,在实际作战中,隐身战机携带近程弹药执行临空轰炸的任务场景本身就值得商榷——当你需要飞抵目标上空投弹时,隐身优势早已荡然无存。
反观歼-35,从一开始就明确了自己的首要使命:打赢制空权战争。它的弹仓是为空战优化的,能够容纳霹雳-15等先进空空导弹。通过对弹药的小型化、模块化改造(如在霹雳-15基础上发展LD-8A反辐射导弹),在有限弹仓内实现了多任务能力。
有人质疑歼-35不能内置大型反舰导弹,但这恰恰体现了中国的体系化作战思维:反航母任务本来就应该交给驱逐舰的鹰击-21、轰炸机的鹰击-12这些专业平台。让隐身战斗机挂着重型反舰导弹去突击航母编队,无异于让狙击手端着机枪冲锋。
4. 务实主义对理想主义的胜利
说到底,F-35是美国军事工业复合体过度设计的产物——为了证明“一机三用”的可行性,不惜牺牲单项性能。而歼-35展现的是中国特色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先把空战本行做到极致,再通过体系协作弥补功能短板。
(本文由AI辅助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