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内瑞拉用东大雷达抓牢F-35,美隐身神话碎了
二、矛与盾的轮回:从科索沃到加勒比海
历史总以惊人相似的方式重演。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使用苏制米波雷达锁定美军F-117隐身轰炸机,并用萨姆-3导弹将其击落,首次揭开了隐身战机的致命弱点。26年后,加勒比海上空的这场较量,不过是将主角替换为更先进的F-35和东大制造的JY-27A雷达。
委内瑞拉的防空体系并非依赖单一装备。其整合了JY-27A远程预警雷达、JY-11B低空补盲雷达及俄制S-300VM防空系统,形成“米波预警+微波精确定位+导弹拦截”的多层次杀伤链。这种“雷达组网+数据融合”的模式,通过多源信息交叉验证和干扰抵消,显著提升了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目标识别率。
三、技术民主化:中小国家的“非对称制衡”
委内瑞拉的成功背后,是军事技术垄断时代的终结。东大通过JY-27系列雷达的出口(叙利亚、委内瑞拉等国),将反隐身能力赋能中小国家,形成对军事霸权的“工具式制衡”。这种技术扩散正在改变国际军贸市场的游戏规则:此前依赖隐身战机威慑的国家,不得不重新评估其战略有效性。
反观美国,F-35的Block 4升级计划因软件开发和供应链问题严重滞后,成本超支60亿美元,完成时间从2026年推迟至2031年。核心处理器TR-3的升级困境,更导致2024年生产的110架F-35全部延迟交付,平均延误达238天。这种“矛钝盾锐”的技术代差,可能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的范式转移——从追求单一武器优势转向体系化作战能力。(本文由AI辅助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