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锅端!俄军苏34战机精准摧毁乌军地下指挥所
今日战局焦点,当属俄军苏-34战机以重型制导炸弹精准洞穿乌军地下指挥所一役。这场爆炸绝非孤立战术行为,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冲突形态向体系性绞杀升级的残酷转折,亦将西方置于军援乏力与战略恐俄的两难困境。

一、精准斩首:技术迭代下的“外科手术”式打击
此次行动中,俄军苏-34战机展现了其升级后的精确打击能力。据多方战报显示,其很可能使用了配备UMPC套件(通用滑翔和修正模块)的重型航空炸弹(如FAB-1500或FAB-3000),将传统无制导航弹转化为可在防区外发射的精确制导武器。这种改装赋予了炸弹“发射后不管”及全天候打击能力,其杀伤半径巨大,针对加固地下目标效果显著。
战术执行层面,俄军呈现出“侦察-定位-打击-评估”的高效闭环。先以无人机等多源情报进行长时间侦察监视,精确定位指挥所坐标及活动规律;待关键人员聚集、指挥中枢处于活跃状态时,苏-34在远离敌方防空火力圈的空域发起突袭;重型炸弹穿透掩体,内部爆炸产生的超压和冲击波瞬间摧毁设施,造成指挥层“团灭”。这种“斩首”战术旨在瘫痪乌军的“大脑”,使其部队陷入指挥混乱、协同失能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