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疾控中心:阳性国际邮件的病毒超乎预期
北京市海淀区疾控中心主任江初近日谈及1月15日报告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收发过的阳性国际邮件时表示,“本次来自加拿大多伦多的邮件,在检测过程中体现出的病毒量和存活时间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据北京日报客户端1月18日消息,1月17日至18日,海淀区又增2例本土确诊病例,分别为15日新增病例的密接者和高风险人员。
身为同事,没有直接接触史,为何“中招”?疾控人员在阳性国际邮件上有何发现?现有疫苗应对奥密克戎还有效吗?记者第一时间专访了江初。
在回答“17日市疾控中心公布了本起疫情的溯源情况:病例自述近期收发过国际邮件,不排除其经境外物品而感染病毒的可能性。此前,我们曾处理过新冠病毒‘物传人’的情况吗?跟以往的经验有何不同?”等问题时,江初表示,“这是北京首次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此前海淀区疾控中心没有处置过新冠病毒物传人的情况。
曾经我们也在邮件包裹上检测到过新冠病毒,但含量非常低,病毒在外界环境一般存活2到3天后活性会大大降低。而本次来自加拿大多伦多的邮件,在检测过程中体现出的病毒量和存活时间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江初说,“整个邮寄过程长达8天,还有可能造成物传人感染。这让我们对新冠病毒有了新的认识,再次给我们敲响了防范新冠病毒的警钟。”
在1月17举行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庞星火介绍,海淀区新增本土病例溯源情况取得进展,不排除其经境外物品而感染病毒的可能。
庞星火介绍,病例发病前14天内均无外省市旅居史,工作期间偶尔会收发国际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