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健康的6大标准,家长对照看看孩子达标了吗?
3.行为适龄,有规则意识
行为符合其年龄特点——3岁好奇探索,5岁喜欢角色扮演,7岁开始讲道理。同时,能理解并遵守基本规则(如饭前洗手、红灯停),虽偶有调皮,但整体可控,不会频繁出现攻击、破坏或极端违抗行为。
✅ 家长怎么做:设立清晰、一致的界限,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执行规则,避免忽严忽松。
4.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对世界充满兴趣,常问“为什么”,喜欢动手尝试新事物(画画、搭积木、观察昆虫等)。即使失败,也愿意再试一次,具备初步的抗挫力和探索精神。
✅ 家长怎么做:保护孩子提问的热情,少说“别动”“不行”,多提供安全探索空间。
5.具备基本的自理与独立性
随着年龄增长,能逐步做到自己吃饭、穿衣、整理书包、收拾玩具等。不事事依赖大人,有“我能行”的信心,这是自我效能感的重要体现。
✅ 家长怎么做: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哪怕慢一点、做得不够好,也要给予鼓励。
6.安全感强,信任主要照料者
在父母或主要抚养人面前感到安心,分离时虽有不舍但能接受,重逢时会主动亲近。这种稳定的依恋关系,是孩子勇敢探索世界的“安全基地”。
✅ 家长怎么做:及时回应孩子需求,保持陪伴质量,避免长期忽冷忽热或恐吓式教育(如“再哭就不要你了”)。(本文由AI辅助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