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石炮台:百年海防见证潮汕风云
漫步汕头海滨路,一座环圆形城堡建筑静立岸畔,斑驳的墙体与波光粼粼的护城河相映成趣——这便是石炮台公园,一座承载着晚清海防记忆、融合历史厚重与现代生机的城市地标。
百年炮台:从军事要塞到文化符号

石炮台公园的核心是始建于1874年的崎碌炮台,历时五年耗资八万银元建成,是清末粤东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海防设施。炮台以贝灰砂、糯米浆与红糖夯筑墙体,花岗岩砌筑炮巷,结构坚固如磐,历经130余年风雨仍屹立不倒。其双层炮位、护台河及72座通风报话塔构成严密的防御体系,与隔岸苏安山炮台遥相呼应,扼守汕头海湾出入口,堪称“粤东门户的钢铁屏障”。
炮台的建造背景折射出晚清的危机与抗争。19世纪中叶,汕头开埠后成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云集,海防松散。潮州总兵方耀以“邻氛不净,潮海严防”为由奏请清廷,筑此炮台以御外侮。然而,历史的车轮并未因炮台的坚固而转向——它虽未在战火中开炮御敌,却见证了时代的剧变:1924年,炮台被改为监狱,革命烈士李春涛在此受尽折磨,而“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8岁时也曾被囚于此,这段苦难经历成为他日后投身国防事业的初心之源。(本文由AI辅助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