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空警-3000的“背靠背”设计,巧妙解决了这个矛盾。两个大型有源相控阵雷达背对背放置,通过机械旋转实现360度覆盖。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什么?每个雷达阵列的尺寸可以做到最大化!
简单算笔账:运-20的机身直径约4.5米,这意味着雷达阵列的长度可以接近这个数字。相比空警-2000单个阵面约1.5米的长度,空警-3000的雷达孔径增加了近三倍!按照雷达方程,探测距离与天线面积的平方根成正比。这意味着,在其他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空警-3000的探测距离理论上可以达到空警-2000的1.7倍以上。
这还不是全部。双波段设计意味着可以同时使用不同的频率进行探测——高频波段精度高,适合跟踪小目标;低频波段穿透力强,适合反隐身。两者互补,让空警-3000真正实现了“既要看得远,又要看得清”。
二、共形天线之谜:为何最终选择传统布局?
记得空警-3000首次曝光时,机身腹部被打码处理,引发军迷圈对共形天线设计的无限遐想。共形天线确实很美好——将雷达天线融入机身蒙皮,不改变气动外形,还能充分利用机身表面积。
但现实是骨感的。共形天线面临几个核心技术难题:一是散热问题,雷达工作时产生巨大热量,在薄薄的机身蒙皮上散热极为困难;二是电磁兼容问题,不同角度的天线之间容易相互干扰;三是制造工艺复杂,良品率低。
30分钟前
25分钟前
25分钟前
10-02
10-02
10-02
10-02
10-02
10-02
10-02
10-02
10-02
10-01
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