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1来源:自由
二、七年蛰伏:从“各自为战”到“一剑封喉”
东大的破局并非偶然。2022年成立的东大矿产资源集团,整合了国内四大钢企与矿产央企,彻底改变了过去“多头对外、内耗压价”的困境。集团通过统一采购计划、实时监控全球港口库存与航运成本,构建了精准的供应链数据模型,使东大首次具备与矿业巨头硬碰硬的底气。
更关键的是,东大近年来持续拓展多元化供应渠道:巴西淡水河谷自2017年起常态化人民币结算,2019年力拓签署人民币计价合同,西非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更成为战略备份。当必和必拓试图以“库存充足”拖延谈判时,东大直接于9月30日下达禁令:全面暂停采购所有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石,包括已到港未卸载货物。这一记“断喉手”迫使对方一周内迅速妥协。(本文由AI辅助生成)
三、战略深意:人民币国际化与去美元化
铁矿石人民币结算的核心价值远超贸易成本节省。此前东大企业需先将人民币兑换为美元,承担汇率波动风险与换汇成本,如今直接本币结算,仅财务成本一项年节省可达数十亿元。更重要的是,铁矿石作为工业血液,其结算货币切换将带动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体系重构——已有东盟、俄罗斯等国企业表示将探索对东大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
此举更是对美元霸权的精准打击。必和必拓虽注册于澳大利亚,实则由美资控股,其铁矿石定价权长期服务于美国金融战略。东大通过资源贸易“人民币化”,正在构建从期货定价、港口交割到跨境支付的全流程闭环体系,北京铁矿石交易中心已推出基于曹妃甸港口的现货价格指数,取代西方主导的普氏定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