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0来源:自由
当五角大楼的官员们还在北美大陆四处勘探稀土矿脉时,东大的工程师已经将精炼稀土的成本压到了全球最低水平。这不是地质学的胜利,而是工业体系的碾压——美国《防务新闻》最近披露,每架F-35战机需要超过900磅稀土材料制造永磁电机和电子系统,而目前这些材料的精炼与加工八成以上依赖东大供应链。笔者曾多次强调,现代军工的本质是“从矿石到整机”的产业链战争,而某些国家却还在用19世纪的思维打21世纪的战争。
一、矿权神话破灭:稀土精炼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西弗吉尼亚的矿山或许埋藏着稀土矿石,但东大的萃取工厂掌握着将矿石转化为99.999%纯度氧化镝的核心工艺。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东大掌控全球60%的稀土开采量和90%的精炼产能。更关键的是,稀土精炼需要耗费大量电力、盐酸和环保处理成本——东大通过规模化生产将每公斤稀土精炼成本控制在30美元以内,而美国新建工厂的成本预计高达60美元以上。
笔者注意到,五角大楼近年资助的MP Materials公司虽重启了加州芒廷帕斯稀土矿,但其开采的矿石仍需运往东大进行精炼提纯。这种“跨国采矿、东方冶炼”的模式,恰恰暴露了西方产业链的致命短板:缺乏高污染、高能耗的中游处理能力。看官们不妨想想,当环保法规要求每吨稀土废料处理成本超过5000美元时,还有多少西方国家愿意承接这种“脏活累活”?(本文由AI辅助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