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8
在当今育儿圈,“感觉统合”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家长的讨论中。当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写字歪斜、胆小害羞等问题时,不少家长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感统失调?”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感统训练班、昂贵的教具、密集的“感统课”。然而,在这股热潮背后,许多家长对“感觉统合”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误解,不仅可能浪费时间金钱,甚至可能耽误孩子的真正发展。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感统的神秘面纱,澄清那些普遍存在的错误认识。
误区一:感统失调是一种“病”,必须去机构训练
真相:感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神经系统功能,不是疾病。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是大脑将来自身体和环境的各种感觉信息(如触觉、前庭觉、本体觉、视觉、听觉等)进行组织、解释并做出适当反应的过程。它是正常儿童发展的自然部分,而非医学诊断的“病症”。
每个孩子的发展节奏不同,出现一些“感统不成熟”的表现(如幼儿期平衡差、怕高、挑食)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只有当这些表现持续存在、显著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时,才可能需要专业评估和干预。(本文由AI辅助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