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2来源:小鸟
但真正的戏肉,在“但是”之后。
“我们必须强化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伙伴关系。”这句话,是说给北京和新德里听的,尤其是她重点提及的印度。她毫不掩饰地点出印度在印太地区的安全作用,并迫不及待地宣布年底前要与印度敲定自贸协定。这一手,是典型的“远交近攻”现代版。在被迫与中俄保持距离的背景下,欧盟急需拉拢印度这个巨大的新兴市场和安全伙伴,来对冲来自东方的压力和自身战略空间的挤压。
然而,最耐人寻味的是她对中国的“沉默”。通篇访谈,冯德莱恩绝口不提中国。这不是疏忽,而是极度谨慎的算计。一方面,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彻底撕破脸的经济代价欧盟无法承受。另一方面,在所谓“去风险”的战略框架下,欧盟内部在对华政策上存在深刻分歧,德国车企和法国空客的利益与东欧国家的安全焦虑相互拉扯。冯德莱恩的沉默,恰恰暴露了欧盟在面对中国时的最大软肋:既想跟随美国战略围堵,又无法割舍巨大的经济利益,精神分裂式的纠结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记者尖锐质问为何对美国关税忍气吞声时,冯德莱恩的辩解更是透着一股“战略性卧薪尝胆”的无奈。她搬出美国市场对欧盟的“最重要”地位,以及关税最终由美国消费者承担的经典经济学理论。核心意思就一句:眼下,我们打不起这场贸易战。欧盟边上躺着乌克兰这个火药桶,内部经济不稳,不能再与美国这个传统盟友彻底翻脸。这份隐忍,看似软弱,实则是基于残酷现实利益的冷静评估——生存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