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4来源:自由
二、俄美博弈的拉美镜像:能源与意识形态的双重战场
这场对峙的本质是俄美全球博弈的局部映射。俄罗斯通过军售与技术援助在委内瑞拉建立战略支点,其目的不仅是获取石油利益(委内瑞拉已向俄石油公司开放马拉开波湖油田),更是为在美“后院”制造战略牵制。而美国南方司令部2024年报告明确将俄委军事合作列为“西半球最高安全威胁”。
笔者观察到,拉美正成为新型代理人战争的试验场:俄制武器系统与美制装备的直接较量,但双方均避免正面冲突。这种“阈值战争”模式(低于全面战争但高于常规竞争)的特征是:能源通道控制权(委内瑞拉石油出口量2024年已回升至每日90万桶)、数字货币结算体系(委内瑞拉率先使用俄央行支持的加密货币结算石油交易)与意识形态输出三重博弈的交织。(本文由AI辅助生成)
三、武器代差与战略威慑的哲学重构
看官们或存疑问:为何委内瑞拉不选择更廉价的无人机或巡航导弹?笔者的研判是:超音速反舰导弹承载的不仅是杀伤力,更是战略威慑的符号学价值。Kh-31A的白色弹体在阳光下闪烁的寒光,通过卫星影像传遍全球——这种视觉震慑远比战果本身更重要。正如俄军事专家所言:“有时候,导弹的政治射程比物理射程更远”。
但笔者必须指出,这种威慑存在致命软肋:委内瑞拉的苏-30机队完好率仅约60%,且缺乏全天候作战能力。现代战争终究是体系对抗,单件明星装备难以扭转整体劣势。这引出一个更深层命题:中小国家是否应该倾尽资源发展“撒手锏”武器?笔者的观点是:关键在于建立“可信威慑”——即让对手相信使用武力的代价将超过收益,而不必追求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