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佐”归来?军国主义的幽灵正在东京上空盘旋
2025年11月,日本《产经新闻》披露了一则震动东亚的消息:高市早苗政府计划在2026年将自卫队现行“1佐”改为旧日本军队的“大佐”,“将”改为“大将”“中将”。官方声称这是“与国际接轨”“便于公众理解”,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绝非简单的术语调整,而是对二战前军国主义符号的系统性召回。

一、从“1佐”到“大佐”:一字之差的危险信号
自卫队自战后成立以来,刻意使用数字编号(如“1佐”“2尉”)而非旧日军衔,旨在切割侵略历史、强调“专守防卫”属性。如今却要把“1佐”改回“大佐”,“1尉”改回“大尉”,甚至兵种称谓也从“普通科”回归“步兵科”、“特科”回归“炮兵科”。
这些名称在旧日军体系中直接关联着侵略亚洲的部队编制。例如,“大佐”在二战时期是联队长级军衔,指挥的部队曾参与南京、新加坡等战役;而“大将”更是东条英机、山本五十六等战犯佩戴的肩章。恢复这些称谓,等于在制度上为军国主义招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