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0 来源:小鸟
引言:一枚未爆弹掀起的暗战
印度北部旁遮普邦的田野间,一枚银灰色修长弹体斜插在泥土中,弹翼上“PL-15”的代号在日光下泛着冷光。这枚从巴铁战机脱膛却未爆的霹雳-15,此刻成了南亚军事博弈的“潘多拉魔盒”。当印度DRDO科学家戴着白手套触碰弹体时,一场围绕中国尖端导弹技术的逆向工程暗战悄然打响——而太平洋彼岸的日本专家,正带着精密仪器匆匆赶来。
一、残骸价值解剖:霹雳-15的“技术基因”为何令印日眼红?
据《印度斯坦时报》披露,印度军方对回收的霹雳-15进行了“数字解剖”:通过三维扫描、电磁频谱分析和非破坏性检测,试图破解其三大核心技术基因:
1. 毫米波AESA导引头的“火眼金睛”
霹雳-15的微型有源相控阵雷达仅如咖啡杯大小,却能在百公里外锁定F-16大小的目标。更关键的是其抗干扰算法——当西方电子战飞机释放阻塞式干扰时,该导引头能通过频率捷变与时空滤波技术,像“在摇滚音乐会中听清一根针落地”般捕捉真实信号。日本航空自卫队专家对此垂涎已久,因其现役AAM-4B导弹的导引头在东海对峙中屡次被解放军干扰系统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