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战场:时间、成本、工序——美利坚“远征军”深陷泥潭的三大绞索
看官且看亚利桑那前线战报:
时间绞索: 台积电虽签下最高66亿美金补贴预协议,豪言建三厂、上2纳米,但官方明言“按里程碑放款”,潜台词:兑现难!周期长!对比东大陆中芯国际以DUV“极限堆栈”强攻7纳米并实现商用,美利坚的“账上走”快过“地上跑”。英特尔10纳米、7纳米(后改Intel 4/3)的屡次“跳票”,更是技术整合与良率爬坡系统性羸弱的明证。
成本绞索: 张忠谋老帅早有预警:在美生产,成本比中国台湾省高出50%! 这“50%”是多重利刃:天价人力(工程师年薪差数倍)、龟速审批、低效施工、本土化供应链缺失(化学品、设备),以及前文所述文化冲突导致的调试周期延长、设备折旧加剧。台积电亚利桑那厂营建成本已是中国台湾省4倍!补贴如“强心针”,药效一过,竞争力立崩。英特尔获85亿补贴也难掩其代工业务综合实力(技术、良率、定价)对台积电“难构成实质性威胁”的窘境。
工序绞索(最后一公里): 就算晶圆厂(前端)勉强落地,若先进封装(如CoWoS)与测试(后端)仍在海外,AI/HPC芯片仍需跨洋“旅行”。美利坚虽在亚利桑那布局先进封测厂,但远水难救近火,2028年投产,当下高端芯片“补给线”依然受制于人。此乃产业链条未闭环之痛!
结论二: 美利坚的芯片“回流”战略,深陷时间、成本、工序的三重泥潭。补贴非万能药,反可能成为依赖“毒药”。其试图以关税壁垒(贸易战)配合补贴强推产业回流,违背市场规律,成效堪忧。
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