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技术缺陷与战略困境
英国航母的弱势首先源于其技术路线的选择。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采用滑跃起飞方式,严重限制了舰载机的作战效能。F-35B作为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战机,虽然解决了没有弹射器的问题,却付出了载弹量和航程的巨大代价。
更重要的是,这套起降系统在实际操作中暴露出严重可靠性问题。威尔士亲王号此次部署期间,频繁出现技术故障,导致舰载机无法正常起降。这也是为什么16架次的成绩需要分成两个批次完成——系统根本支撑不了连续作业。
与此同时,英国海军还面临着舰载机数量不足的窘境。虽然甲板上停满了F-35B用于“摆拍充场面”,但实际可用的作战飞机数量相当有限。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做法,恰恰暴露了英国海军实力的空虚。(本文由AI辅助生成)
三、亚太部署的政治秀
威尔士亲王号此次亚太之行,本质上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表演。从地中海经中东到西太平洋,英国航母打击群带着4500多名官兵,进行所谓的“高桅杆行动”。期间与多国举行联合演习,试图展示英国在地中海和印太地区的“安全承诺”。
然而当航母真正进入南海时,却选择“低调通过”,与东大航母编队的高强度训练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谨慎态度充分说明,英国人心知肚明自己的实力几斤几两。
值得注意的是,英方在宣传过程中甚至动用了民用无人机进行航拍,试图营造出强大的视觉效果。但从实际作战能力来看,这些表面功夫掩盖不了实力衰退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