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无人机屠宰场:全球反美联盟的“实战实验室”
更值得警惕的是,普京的战略野心远不止于填线步兵。乌东平原的无人机绞杀战,正成为俄军为全球反美势力搭建的“低成本实战课堂”。笔者观察到,古巴部队被部署至顿涅茨克无人机作战单元,操作伊朗制“见证者”自杀式无人机与东大民用无人机改装的侦察机,在真实战场中学习电子干扰、集群突防与精准斩首。
这种“以战代训”的模式,本质上是以乌克兰为靶场,为伊朗、朝鲜、委内瑞拉等国家培养无人机作战骨干。俄军甚至开设“国际无人机突击班”,用实战数据编写教材,将廉价无人机+传统步兵的“穷人之矛”战术体系打包输出。看官需清醒认识到:当美西方还在讨论AI战争伦理时,俄罗斯已用血与火浇筑出一套足以颠覆传统战场的非对称战法。(本文由AI辅助生成)
三、血酬经济学与全球权力转移
古巴士兵的百倍薪资背后,暗藏着战争经济学的残酷逻辑——普京正在用能源霸权构建一套“血酬定价体系”。笔者曾提出“战争资源证券化”概念:俄方以卢布或油气结算佣兵薪酬,既规避金融制裁,又将参战国捆绑至同一利益链。这种用资源换人命、用战场换技术的模式,可能重塑全球军事合作范式。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俄罗斯借此将反美势力整合为“实战共同体”:古巴出人、伊朗出技术、朝鲜出弹药、委内瑞拉提供南美支点,而俄军则成为总承包商。这种去中心化的联盟虽松散,却因利益捆绑而更具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