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C手下败巅峰对决!谁将垫底四代半耻辱柱?

三、阵风VS苏-30SM2:致命维度解剖

1. 雷达博弈:有源相控阵的降维打击

阵风搭载的RBE-2有源相控阵雷达,虽受限于机头直径,却能在200公里外锁定苏-30SM2。而苏-30SM2的“雪豹”无源相控阵雷达,虽天线尺寸占优,但处理能力落后一代。俄制雷达特有的低刷新率与高虚警率,使其在复杂电磁环境中如同近视。更致命的是,阵风采用的多频谱隐身涂层,可将其雷达反射信号压缩至F-35水平的80%,而苏-30SM2硕大的进气道和垂直尾翼,在雷达屏幕上犹如夜空明月。

2. 导弹对决:流星的死亡华尔兹

“流星”导弹的冲压发动机赋予其100公里后仍保持4马赫的恐怖速度,而俄制R-37M在末段仅能靠惯性滑翔。双向数据链让“流星”能在飞行中实时修正弹道,这种技术差距如同智能手机与传呼机的代沟。值得玩味的是,R-37M宣称的400公里射程需依赖载机2马赫高速发射,但苏-30SM2低至1.0的推重比(与枭龙Block2相当),使其从巡航速度加速至1.8马赫需耗时3分钟——足够阵风完成两次导弹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