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饱和式攻坚:俄军的“奢侈”与逻辑
用2000人围攻一个连级单位,这种“牛刀杀鸡”的配置引发争议。但深入分析会发现,俄军的“不计成本”暗含深层逻辑:
消耗战思维:通过高强度清剿迫使乌军持续投入预备队,逐步耗尽其人力资源;
心理威慑:饱和式进攻传递“无路可逃”的信号,瓦解防御方士气;
技术代差碾压:乌军反无人机手段薄弱,俄军得以用最低风险实现战场透明化。
值得注意的是,俄军在此战中大量使用民用无人机进行辅助侦察。这些低成本设备填补了专业装备的盲区,甚至比部分军用品更适应复杂环境。(本文由AI辅助生成)(本文由AI辅助生成)
四、乌军的致命短板:反无人机能力缺失
新格里戈罗夫卡之战暴露了乌军体系性缺陷:
电子战设备短缺,无法有效干扰无人机通信;
缺乏机动预备队,被锁定后只能固守待毙;
皮卡车等轻型车辆在无人机监控下成为活靶子。
正如看官们所知,现代战场已进入“无人机主导”时代。失去制空权未必输掉战争,但失去制电磁权必然被动挨打。乌军若不能快速补足反无人机短板,此类“微型绞肉战”只会重复上演。
35分钟前
35分钟前
40分钟前
35分钟前
10-11
10-11
10-11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