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南海碰瓷:水炮之下,谁在导演这场闹剧?

04 法律博弈:共同防御条约的适用困境

菲律宾不断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企图拉拢域外势力为其南海侵权行为背书。然而,这一战略面临严峻的法律困境。

美国防部长赫格塞思会见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时强调,美菲之间的《共同防御条约》适用于包括中国南海在内的整个太平洋地区。

他特别指出,该条约将适用于所有针对菲方“军队、飞机或公共船只(包括海岸警卫队)的武力攻击”。

然而,这一立场在法律上站不住脚。根据菲律宾1935年宪法第一条,菲律宾领土是由一系列国际条约界定的。

包括仁爱礁在内的南沙群岛被完全排除在菲律宾领土范围外。

从领土管辖的角度来看,适用于菲律宾领土的《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不适用于仁爱礁及其邻近水域。

即使美国滥用国际法,在菲律宾未符合“受武装攻击”的情形下仍出兵“保卫”后者,就将违反禁止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05 中方应对:专业克制与坚定反制

面对菲律宾的系列挑衅行为,中方展现出既专业克制又坚定果断的应对态度。

在10月12日的铁线礁事件中,中国海警船员通过无线电连续17次向菲方发出明确警告,在对方置若罔闻的情况下才采取进一步措施。

当菲船主动撞来的瞬间,中方才启动了水炮进行驱离。

几个细节值得深思:涉事的中国海警21559艇排水量约3000吨,而菲方3003号船仅1200吨左右。

(本文由AI辅助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