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关注的是,这款无人机的出现时机恰逢亚太地区战略态势变化的关键期。美国正在推进“分布式杀伤链”概念,而中国需要相应的侦察打击手段来应对。新无人机2万公里级的航程,意味着它从中国本土起飞可以覆盖第二岛链,如果部署在南海岛礁,其控制范围将进一步前伸。这种战略威慑价值,远非战术无人机可比。
四、技术验证的深远意义:为轰-20铺路的“影子工程”
许多军迷最关心的是:这架无人机与备受期待的轰-20有何关联?我认为,它极可能是轰-20项目的技术验证机。这个判断基于三个关键证据:
首先,飞控系统的突破。无尾飞翼布局最大的技术难点就是飞行控制,B-2为此研发了复杂的电传飞控系统。新无人机成功试飞,证明中国已经掌握了大型飞翼飞行器的控制律设计,这为轰-20的研制扫清了最大障碍。
其次,隐身技术的实践。从机体表面的隐身涂料到进气道的气动设计,新无人机展示的隐身技术可以直接应用于轰-20。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可能采用的“智能蒙皮”技术,通过在机体表面集成传感器阵列,实现隐身与探测的一体化,这将是下一代隐身飞机的标准配置。
最后,作战概念的探索。这款无人机为解放军提供了试验新型作战理念的平台。如何将隐身无人机纳入现有作战体系?如何实现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将直接服务于轰-20的未来部署。美国在研制B-21轰炸机时,就大量借鉴了RQ-180的技术经验,中国显然也在走类似的技术路径。
40分钟前
35分钟前
30分钟前
30分钟前
30分钟前
30分钟前
35分钟前
40分钟前
3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