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采购歼-10战机再反转!二手歼-10A/B成黑马?

改装潜力:歼-10A/B的机体寿命还剩大半,换个风冷有源相控阵雷达(比如珠海航展展出的KLJ-7A),再配上PL-15E和PL-10E导弹,战斗力直接对标四代半,压制周边马来西亚的苏-30MKM、澳大利亚的F/A-18E/F绰绰有余。

交付速度:二手战机即提即用,不用等生产线,印尼急需填补“阵风”到货前的空窗期。

二、印尼空军:“万国牌”装备下的生存哲学

要说印尼空军,那可真是第三世界国家军购的“典型样本”——主打一个“谁给好处跟谁走,政治风向决定机库型号”。咱简单捋捋它的“收藏史”:

美系开篇:1989年买F-16A/B,结果90年代因排华事件被美国制裁,直接断供。

俄系救场:转头找俄罗斯买苏-27/30,结果热带气候让俄制战机“水土不服”,出勤率惨不忍睹。

法系兜底:被美国用《制裁反击法案》逼停苏-35S采购后,咬牙买40架“阵风”,硬生生集齐美俄欧“三巨头”。

五代机迷梦:一边掺和韩国KF-21项目(2035年才能成型),一边信了土耳其“2030年交付Kaan”的画饼——这俩项目一个比一个像“空中楼阁”。

总结印尼的采购逻辑:政治站队优先,实际需求靠后;预算有限,但野心无限。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风格,导致其空军体系成了“拼装车”,后勤人员估计每天都在哭诉:“师傅,你到底修的哪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