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工程还是战略陷阱?台海大桥背后暗藏博弈

五、经济收益的理性评估

5.1 需求量的实际估算

目前,两岸之间的客运、货运主要依赖航空和海运。直航航班已实现从重庆等内陆城市直达台湾,航空运输的时效优势明显。跨海峡的短途公路铁路需求相对有限,尤其是对中西部地区的货物流通,空运和已有的海运渠道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需求。

5.2 投资回报率的悲观预期

以类似的跨海大桥项目为参考(如港珠澳大桥),其总投资约 1260 亿元人民币,年均通行费收入约 30 亿元,回收期超过 30 年。台海跨海桥或海底隧道的建设成本预计在 2000–3000 亿元之间,且运营维护费用将持续高位。若客流、货流增长未达预期,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将极度堪忧。

5.3 两岸经济结构的互补与竞争

台湾的产业结构以高科技制造和服务业为主,大陆中西部地区则以资源型、制造业为主。若跨海大桥或隧道建成,物流成本下降可能会加剧两岸在同质化产业上的竞争,导致部分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相反,空运和海运的灵活性更有利于保持产业链的分工协作。

(本文由AI辅助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