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还没官宣,中国“迷你无人航母”悄然亮相

1. 双体船设计:稳性与甲板的极致权衡

双体船在航母设计中并非新概念,但其稳定性与甲板面积的天然优势,始终因结构强度和抗损性等问题难以落地。中国这艘“迷你航母”却大胆实现了工程突破。宽间距双体不仅提供了远超同尺寸单体的甲板作业面积,更显著提升了耐波性,为无人机在复杂海况下的起降奠定了基础。美媒推测,其甲板足以支持翼展20米级的大型无人机操作——这已接近部分有人舰载机的尺寸。

2. 低矮甲板与“无库化”设计:颠覆传统航舰逻辑

与传统航母追求机库容量不同,该舰甲板高度极低,几乎排除了设置机库的可能性。这看似是“缺陷”,实则暴露了其核心定位:它并非持久作战平台,而是无人机的“海上移动发射台”与“前沿调度中心”。无人机的紧凑结构与较低维护需求,使其无需庞大机库;而低矮甲板反而降低了重心,增强隐身性与航行稳定性。

3. 梯形区与标识系统:暗藏无人机协同密码

右舷舰尾的梯形区域被美媒重点标注。这一设计在传统航母上罕见,极可能用于无人机着舰引导或电磁频谱管控。结合舰体标识与此前卫星图像,该舰或搭载一体化数据链,实现与有人舰队、卫星、岸基指挥所的实时互联。换言之,它是一枚嵌入未来海战网络的“智能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