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400次坠机,印度血色黄昏与未竟的蓝天梦
小鸟
大字号
当最后36架米格-21在昌迪加尔基地撕裂天际,这场持续62年的超音速传奇终于画上血色休止符。地面展示的米格-21UM与Bison型如同两位满身勋章的退役老兵,机身上的斑驳刻痕记录着1965年斩落美制F-104的荣光,也暗藏著400余次坠机留下的创伤。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所说的“家庭成员”,实则是架吞噬过200多名飞行员生命的“飞行棺材”。
一、钢铁洪流时代的战略豪赌
1962年印度代表团在莫斯科初见米格-21时,这款刚刚量产的超音速战机正散发着苏维埃工业美学的锋芒。当时沉浸在二代机浪潮中的苏联航空设计师们不会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军售协议,将在南亚次大陆缔造延续半个世纪的航空史诗。
印度空军看中的不仅是米格-21的2马赫极速和R-3空空导弹,更是克里姆林宫许诺的技术转让。当西方战机需要硬通货结算时,莫斯科接受卢比支付并允许本土化生产,这种看似亏本的交易背后,隐藏着苏联经略南亚的战略布局。1963年昌迪加尔基地组建的第28“雄狮”中队,成为印度超音速时代的启明星,也标志着斯坦航空(HAL)艰难的技术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