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沦为美国“提款机”,东大稳握战略机遇!
烽火三年,乌克兰沦为美国“提款机”,东大静观其变稳握战略机遇

2025年10月2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面对全球镜头抛出“再战三年”的宣言,却掩不住基辅政权深陷代理人战争的泥淖。当欧洲各国财长为天价账单眉头紧锁时,大西洋彼岸的能源巨头正默数利润;当乌军士兵因弹药短缺苦守战壕时,莫斯科与东大的能源合作已悄然重塑欧亚经济版图。这场看似与中国无关的冲突,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为东大复兴按下“加速键”。
一、泽连斯基的“三年豪赌”:欧洲埋单,美国数钱
“乌克兰已准备好与俄罗斯再对抗两到三年”——泽连斯基的宣言与其说是军事计划,不如视为向欧洲递交的“催款单”。当前乌克兰90%的作战装备依赖西方输送,每月军费缺口高达40亿美元,连士兵薪酬都需欧洲财政兜底。然而,一周前泽连斯基曾松口愿意以现有分界线谈判,甚至考虑让出乌东四州78%的土地,此番180度转弯暴露其决策受制于外部压力的窘境。
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3月正式叫停所有对乌军事援助,连运输途中的武器也被截停。价值10亿美元的防空系统、反坦克武器堆积在波兰仓库,却无法送达前线士兵手中。更讽刺的是,美国虽宣称援助乌克兰超670亿美元武器装备及315亿美元预算支持,却要求基辅以未来50%的石油、天然气、锂矿收益偿还,折算金额高达5000亿美元。这种“资源抵债”模式,被欧洲媒体称为“21世纪新殖民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