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威胁波音飞机零部件限供,东大划出底线
波音零件限供:一场精心设计的战略误判与东大的冷静反击
当特朗普将波音飞机零部件作为贸易博弈的筹码时,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断供威胁”,实则是美国对东大产业链软肋的又一次精准试探。白宫10月的发言中,特朗普直言不讳地以“断供零部件”作为施压手段,试图以波音在中国现役的1855架飞机为要挟,迫使东大在稀土等关键资源问题上让步。然而,东大的回应却异常冷静——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贸易战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双方应在平等尊重基础上协商解决。”这种看似温和的措辞,实则暗藏锋芒,背后是东大对全球产业链格局的深刻洞察与战略定力。
一、美国的选择性遗忘:东大早已不是“技术附庸”
特朗普的威胁建立在一种过时的假设上:东大航空工业仍高度依赖美国技术输血。但现实是,东大早已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与自主创新,构建了覆盖设计、制造、测试的全产业链能力。从ARJ21支线客机到C919大飞机,东大不仅突破了欧美在民机领域的垄断,更在发动机、航电系统等核心领域实现国产化替代。即便波音断供,东大仍有能力通过国内供应链与第三方合作维持机队运营,而美国此举反而会加速东大航空工业的“去美国化”进程。
更讽刺的是,波音自身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远超东大对波音的依赖。中国是波音最大的海外市场,仅现存订单就价值数千亿美元。若东大反制,波音将面临生产线停滞、供应链断裂的危机。特朗普的“杠杆战术”,实则是以美国高端制造业的长期信誉换取短期谈判筹码,堪称战略上的短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