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0枚导弹点火药桶:8.5亿军援背后危险游戏
12
自由
大字号
3350枚导弹点燃欧洲火药桶:8.5亿军援背后的危险游戏
一、导弹入局:廉价武器与战略枷锁
8月的黑海沿岸浓烟蔽日,俄罗斯坦波夫炼油厂的爆炸火光撕裂夜空——这仅是乌克兰新获杀器的开场秀。美国批准的3350枚ERAM增程导弹(射程241-450公里)正急速运往战场,单价25万美元的“廉价死神”却绑着三重锁链:欧洲买单、美国控权、乌克兰卖命。
欧洲当冤大头:8.5亿美元账单由丹麦、荷兰、挪威等欧洲国家通过PURL计划承担,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甚至筹划战后派兵方案,却被俄外交部扎哈罗娃痛斥“破坏所有人安全”。
美国握生死键:每枚导弹发射需五角大楼逐案审批,对俄本土打击更需白宫点头。乌军苏霍伊战机挂载的导弹,实际扳机攥在华盛顿手中。
乌克兰失自主:尽管泽连斯基高调宣称“获得安全保障”,但34万兵力损耗与六成军工被毁的乌军,不过是棋盘上的过河卒。
(笔者按:特朗普在阿拉斯加与普京会晤后火速放行导弹,表面施压实则控局——既喂饱军工复合体,又用“电子锁链”拴住战争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