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胡椒、紫苏,这样用,驱寒暖身又养生

大字号

醋泡姜:早晨吃2-3片,助阳气升发,开胃健脾。

炒菜加姜:炖肉、煮鱼时放几片生姜,去腥提鲜又护脾胃。

⚠️ 注意:阴虚火旺(如口干舌燥、长痘便秘)者少食,晚上不宜多吃。

二、胡椒:温中散寒的“暖胃王”

胡椒分为白胡椒和黑胡椒,两者均性温,味辛,但略有差异:

白胡椒:辛辣更甚,温中散寒力强,适合胃寒腹痛、腹泻者。

黑胡椒:香气浓郁,促进食欲,更适合日常调味。

✅ 适用人群:

胃部冷痛、吃凉食易腹泻

四肢不温、气血运行不畅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 经典用法:

胡椒猪肚汤:白胡椒+猪肚炖汤,是民间经典的养胃方,适合慢性胃炎患者。

胡椒粉拌菜:蒸蛋、汤面起锅前撒少许黑胡椒,暖身又提味。

胡椒贴敷:中医外治法中,可用胡椒研末加醋调敷肚脐,缓解寒性腹痛(需遵医嘱)。

⚠️ 注意:有胃溃疡、胃出血者慎用,避免刺激黏膜。

三、紫苏:解表散寒的“芳香草”

紫苏叶是少见的既能散寒又能解鱼蟹毒的食材,性温,味辛,归肺、脾经,被誉为“海鲜伴侣”。

✅ 适用人群:

吃螃蟹、虾蟹后腹痛腹泻

感冒初起,怕冷、流清涕

胸闷、恶心、消化不良

✅ 经典用法:

紫苏生姜茶:紫苏叶5克 + 生姜3片,煮水饮用,快速驱散风寒。

紫苏煮鱼虾:做鱼、蟹、螺类时加入紫苏叶,去腥增香,还能预防食物寒凉伤胃。

凉拌紫苏叶:新鲜紫苏叶切丝拌入沙拉或粥中,开胃解腻,清香扑鼻。

✅ 小知识:紫苏籽富含α-亚麻酸,可榨油食用,有助于调节血脂。

三宝合用,效果翻倍!

这三种食材可以巧妙搭配,增强驱寒暖身的效果:

🔥 三合一驱寒茶(适合受凉后饮用)

材料:生姜3片、紫苏叶5克、白胡椒粉1小撮、红糖适量

做法:加水煮沸5分钟,滤渣后趁热饮用

功效:迅速发汗解表,温暖全身,预防感冒

🍲 暖胃三宝汤

在炖鸡汤、排骨汤时,加入姜片、胡椒粒、几片紫苏叶,既提升风味,又增强温补效果。

温馨提醒

这三种食材均为温性,体质偏热、上火、实热感冒(如咽喉肿痛、黄痰)者不宜多食。(本文由AI辅助生成)

上一页 下一页
大家都在看
别再扔掉柚子皮!这“被忽略的宝藏”竟有这么多养生妙用

相关

阅读247

水里加“它”煮蛋更嫩?揭秘厨房小妙招

相关

阅读219

每天一把瓜子,是养生还是伤身?

相关

阅读205

更多精彩内容
三个日常习惯正悄悄伤害你的肾,很多人还在做

阅读3

这些“国际公认致癌物”你每天都在吃,快看看你中招了吗?

阅读4

这4种“致癌蔬菜”真相揭秘,很多人一直误解了

阅读6

这10种“助眠水果”常吃,夜晚自然入睡不靠数羊

阅读4

早餐是一日三餐的“黄金一餐”!

阅读6

1毫克就可能致癌!这种“厨房头号杀手”你家可能正在吃

阅读7

这7个“天然降压法”科学有效,很多人都做到了!

阅读7

生姜、胡椒、紫苏,这样用,驱寒暖身又养生

阅读6

土豆不能和米饭一起吃?真相来了

阅读5

大米粥里加两宝,血管通畅一身轻

阅读6

这些健康零食,助你活力一整天

阅读8

饭后常走路的人,身体会发生哪些惊喜变化?

阅读7

心梗脑梗不是突然来的!一顿“危险晚餐”竟能缩短寿命?

阅读9

人体自带12个“养生开关”!每天按一按,气血通畅

阅读12

好好的木耳竟被说成“夺命食物”?真相曝光

阅读9

腐乳是“霉”食还是“宝”?营养师揭秘

阅读8

蒲公英虽普通却珍贵,清热解毒、护肝养胃,错过可惜

阅读8

尿酸820!医生怒斥

阅读11

莴笋,降压降糖、利尿强筋,家家户户都该上餐桌

阅读7

秋寒伤身?一场“冰西瓜”引发的养生警示

阅读6

你的“背”正在泄露你的“病”!

阅读24

10个简单习惯,让你由内而外年轻20岁!

阅读20

指甲长成这样,竟是癌症的“前兆”?

阅读26

被误解30年的调味品,真相终于说清了

阅读22

每天吃点它,吃掉百病、吃出健康!

阅读25

不到5元的“抗癌菜”被证实有效!

阅读22

每晚踩一踩,失眠好了、气血通了!

阅读25

这种叶子煮水喝,全身都是宝!

阅读25

人身上最脆弱的4个部位,一碰就伤!

阅读28

大脑最爱的6种“黄金食物”!抗衰防痴呆

阅读32

提神一时爽,生命亮红灯!功能性饮料不是“续命水”

阅读29

这6个地方长“痣”要当心!老祖宗提醒:千万别抠

阅读29

身体这6个地方长“痣”要当心!老祖宗提醒

阅读32

家家都用的电水壶,一半可能暗藏致癌风险?

阅读34

吃瓜别用勺,小小习惯关乎脾胃健康

阅读28

茄子蒸菊花:一道被忽视的养生古方

阅读25

绿豆汤变红就不能喝?老祖宗的养生智慧

阅读40

这道“救命菜”家家都该备着,常吃益寿又安康

阅读30

茴香:不只是调味品

阅读37

这8种隔夜菜别再吃了!科学看待“隔夜毒”风险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