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签证费首涨40年:全球旅游治理的“逆流实验”
2025年11月,日本政府宣布将于2026财年起上调外国游客签证申请手续费,这是自1978年外务省有记录以来首次调整该费用。此举不仅打破了日本签证费近半个世纪的“低价模式”,更在全球旅游竞争格局中掀起一场关于“限流提质”与“开放竞争”的深度讨论。当东南亚国家通过免签、电子签等政策吸引游客时,日本却选择反向操作,其背后的战略意图与潜在风险值得全球关注。

一、政策背景:从“低价引流”到“过载危机”
1. 游客激增的“甜蜜负担”
2025年上半年,日本接待外国游客达2151万人次,半年数据首次突破2000万关口,全年预计突破4000万人次。其中,中国游客占比最高,2024年日本向中国公民发放签证达524万份,占全年总量的70%。然而,游客潮的爆发式增长也带来显著压力:京都、镰仓等热门景区人满为患,居民生活受扰;交通拥堵、环境破坏、文化摩擦等问题频发,甚至引发地方抗议。例如,京都市计划自2026年3月起,对高档酒店征收每人每晚最高1万日元的住宿税,以缓解旅游负荷。
2. 签证成本的“历史性缺口”
目前,日本单次入境签证费为3000日元(约合139元人民币),多次入境签证费为6000日元(约合277元人民币),仅为美国B1/B2签证费(185美元,约1320元人民币)的十分之一、申根签证费(80欧元,约620元人民币)的五分之一。这种“低价模式”源于日本1978年以来的旅游政策定位——通过低成本签证吸引游客,推动“观光立国”战略。但随着游客数量激增,签证审核、安保管理等行政成本大幅上升,政府认为应由“受益者”即外国游客承担部分成本。(本文由AI辅助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