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突然下令,保护投降乌军,大结局要来了?
顿巴斯的“包围圈”与能源战:寒冬下的消耗战还远未到终局

一、普京的前线视察与“包围”叙事:战场信号与舆论迷雾
10月26日,克里姆林宫通报普京视察顿巴斯前线指挥所,听取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及军团指挥官关于库皮扬斯克-波克罗夫斯克方向的战况汇报。俄方宣称,在此区域形成两处“战术包围”,分别困住约5000及5500名乌军,并控制奥斯科尔河渡口,沃尔昌斯克七成区域已落入俄军手中。这一消息迅速被部分媒体解读为“战役收尾的信号”,但战场实况与宣传叙事之间存在显著温差。
俄军的确在库皮扬斯克-奥斯科尔河沿线推进了战线。普京本月初称,俄军2025年已控制近5000平方公里土地,与总参谋部“多战线掌握主动权”的表述呼应。然而,乌军与独立军事分析机构(如战争研究所ISW)均否认“整建制包围”的存在。9月下旬以来,多方评估显示俄军虽持续渗透进攻,但未能形成稳固包围圈,更多是依靠炮兵和无人机优势逐步挤压乌军防御空间。(本文由AI辅助生成)
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原克拉斯诺阿尔梅斯克)的态势同样复杂。俄军试图切断该交通枢纽以孤立顿巴斯乌军,但乌方称俄军兵力不足、后勤薄弱,难以实现大规模围困。2025年全年,此地反复上演“俄军穿插试探-乌军固守反击”的拉锯战,而非决战式歼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