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禁令效果显著,美海军:中美差距越来越大
近日,美国海军的一份内部报告在军事圈内悄然流传,内容令人咋舌:这支自诩“全球最强”的海军,竟已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窘境——不得不从停用的军舰和战机上拆卸零件,以维持现役装备的基本运行。笔者注意到,这份报告虽未明言,但字里行间透出的焦虑,恰恰印证了东大稀土禁令的精准打击效果。看官们不妨细品,当“世界第一”的海军开始为零件发愁,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困局?

一、“零件荒”背后:稀土断供的连锁反应
美国海军此次公开承认装备维护困境,实属罕见。报告中提到,部分关键舰艇的雷达系统、电子对抗设备和发动机部件供应严重滞后,导致战备率持续下滑。而更值得玩味的是,美军直接将问题归咎于“供应链脆弱性”和“战略物资依赖”。此言虽隐晦,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其矛头直指东大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
稀土被称作“工业维生素”,从精确制导武器到雷达、从潜艇声呐到战机发动机,几乎所有高科技装备都离不开稀土元素。尤其是钕、镝、铽等重稀土,更是高性能永磁体和合金的关键材料。而东大掌控全球近90%的稀土精炼产能和60%以上的开采量,一旦收紧出口,直接掐住了高端制造业的“咽喉”。
笔者曾多次分析,稀土的真正战略价值不在于“稀缺”,而在于“提炼技术”和“供应链主导权”。东大经过数十年技术积累,已形成从开采、分离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而美国虽然本土有稀土矿,但缺乏精炼能力和下游产业配套,短期内根本无法替代。如今美军“拆零件”的狼狈局面,正是这种结构性依赖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