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视野盲区” 让校内外欺凌不再隐身
除了暴力、语言侮辱,行为和精神的控制与折磨,也成为欺凌的手段。事务所遇到过一个孩子,他长期指挥室友买东西、不睡觉值夜班、强迫他人吃泡面一直到吐……
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贾洪武也曾遇到过这类现象,有学生被逼迫扇自己耳光,学狗叫等。
贾洪武认为,对于被欺凌者,他们不但身体可能会受到实质性的伤害,也容易感到自卑。贾洪武表示,因长期被欺凌,有一部分人对未来失去信心,逃避上学,和人交往也缺乏信心,甚至可能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贾洪武接触过一个被欺凌的孩子。“他总被别人打,很痛苦,有一天花钱找了校外的人去打欺负他的人”。未曾想,校外的人失手将欺凌者打死了,被判刑,而这个被欺凌的孩子由于未满14岁,被判实行社区矫正。
贾洪武指出,对于那些施暴的欺凌者而言,他们虽然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快感,但在成年之后,有些人也许会对曾做过的事情感到懊悔;有的人由于欺凌他人,没有专注学业;还有些人的欺凌行为没有被及时发现,尝到了甜头,日后容易走向灰色行业。
欺凌行为足以毁灭一个人的童年乃至他(她)的人生。
岳伟表示,解决欺凌问题需要社会给予更大力度的关注、支持,要强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各方责任,同时还要重视对受害者的心理抚慰和后期保护。
不易察觉的“欺凌”与次生灾害
当下,青少年欺凌问题的一大棘手之处在于欺凌行为正在躲开管理较为严格的校园,以一些不易察觉的新方式在暗处滋生。这类藏匿于“视野盲区”的欺凌,让受害者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帮助和支援。
未成年人生活中的隐形“欺凌”难以被及时察觉,其中会主动报告、反映遭受欺凌经历的更少,这为遏制校外欺凌提出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