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的短视,认定鲁肃劝借荆州是一个大错误
接替周瑜担任南郡太守的程普又被调回了江夏,而继承了周瑜几千部曲的鲁肃也将驻地从江陵往东迁移到了陆口,并担任新设立的汉昌太守,由此可见东吴的势力在逐步退出这一地区。
南郡是东吴经历一年苦战,付出巨大牺牲才打下来的,就这样拱手送人,而事后得到的回报却非常有限,乍一看绝对是一笔亏本买卖,而孙权也认为这是个错误。
不过真的如此吗?其实孙权这么想是因为他并未领会鲁肃的真正意图。论政治权谋,孙权是行家,但若论到战略眼光,他就远远达不到鲁肃的高度了,因此无法理解也是正常的。
鲁肃是一位比周瑜更胜一筹的战略家,他们二人最终目标虽然相同,都是希望东吴能够建立帝业,但是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则是不同的。
周瑜的方案是不惜一切代价扩充自己的实力,对于盟友,一方面进行压制,另一方面则尽量榨取它的价值,从而让自己的实力达到最大化,以获得和曹操对抗的资本。
这个方案大方向没有问题,但是实现起来难度过大,本来联盟的实力就逊于曹操,内部再生出矛盾的话,除非曹操集团内乱,否则基本是没有机会的。或许周瑜是因为感到自己大限将至才会有些急功近利吧。
但是鲁肃的方案就不同了,他对于曹操的强大有着清晰的认识,从当年提出榻上策的时候,他就清楚抗曹是一场长期斗争。
既然要长期斗争,就必须保持良好的同盟关系,只要曹操仍然是最强大的势力,联盟就必须维持下去。
至于刘备是否有威胁,会不会养虎遗患,那不是短期内需要考虑的问题,一切都是破曹以后的事情。
即使因为刘备过于壮大,破曹后东吴在双方的竞争中处于下风,那也总比联盟破裂而被曹操各个击破要好,这叫两害相权取其轻。
具体到借荆州这件事上,孙权之所以会赞同鲁肃,以他的战略眼光,应该不会考虑得太复杂,大概就是无力在东线面临曹操强大压力的同时再去荆州压制刘备。
但是鲁肃就不一样了,他考虑的显然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