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9来源:自由
四、东大的视角:民用无人机技术的战略启示
值得注意的是,冲突中民用无人机改装为侦察/攻击平台已成常态。东大企业生产的民用无人机虽未直接参战,但其技术路径与战场应用值得深思:低成本、高冗余、易操作的特性,正重新定义“非传统安全威胁”。(本文由AI辅助生成)
看官需清醒认识到:现代战争已进入“算法主导”时代。无人机蜂群背后的群控算法、导弹路径规划的人工智能、电子战系统的自适应干扰——这些无形要素比钢铁洪流更能决定战局走向。
五、战局走向:持久消耗与战略疲劳
此次袭击虽造成严重破坏,但乌军整体防御体系仍未崩溃。西方援助的F-16战机已参与拦截(宣称击落10个目标),电子战部队亦部分压制无人机群。然而俄军展现出持续打击能力:7月曾单日发射728架无人机,11月又动用120枚导弹与90架无人机,其军工产能支撑着长期消耗战。
笔者断言,未来战局将取决于三点:
乌克兰防空弹药补给速度与西方援助持续性;
俄军精确制导弹药库存与无人机产能极限;
冬季能源设施修复能力与民众承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