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6来源:自由
二、三大核心技术破局:隐身、集成与双模起飞
孙聪院士专访揭示了歼-35系列的三大核心优势:
隐身设计令对手“看不见”:技术人员直接指向机体表面,称其隐身性能源于“东大独有超材料技术”。这种人工复合结构可主动导引电磁波绕开目标,而非依赖传统吸波涂层,几乎免维护且强度无损。官方数据显示其雷达反射截面积“小于人的手掌”(即<0.015㎡),仅为F-35C的五分之一。
高度集成的小体积高信息化:航电、传感、承力结构通过超材料复合件融为一体,笔者注意到机侧锯齿状进气口、翼根矩形网状开口及左后部可收放龙勃透镜,这些舰载型缺乏的细节,正是空军型歼-35A为优化空战感知的专属设计。
弹射/滑跃双模式起飞:歼-35与歼-35A的“海空孪生”设计在此分野。舰载型前起落架为双排轮加弹射杆,后缘襟翼更大以实现着舰操控;空军型则取消尾钩、改用单轮前起落架,机翼与平尾间距加宽,适配陆地机场起降。(本文由AI辅助生成)
三、超材料革命:专利占全球70%,第四代技术实现隐身强度兼得
央视镜头罕见聚焦机翼局部特写——那里覆盖着如蜂巢般的超材料蒙皮。这项由光启公司刘若鹏团队突破的技术,已迭代至第四代,解决了传统隐身涂层“维护频繁、易脱落”的痛点。东大超材料专利全球占比高达70%,其核心在于将隐身功能、航电天线与承力结构三维集成,而非简单表面处理。
笔者对比福建舰测试画面发现:歼-35在高温高盐环境中涂层完好,而美制F-35C多次被报告隐身涂层剥落。东大纳米复合材料的突破,使战机在海上长期保持稳定隐身性能,这对西太高强度对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