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机用十年走完美军40年:拥有多项黑科技
同为第三代单发中型战斗机,同为机腹进气,我国的歼-10和美国的F-16是国内外网友最热心对比的一组“对手”。F-16自70年代服役以来,经历了多次升级改进,家族型号庞大,由于基础设计较好还承担了多项“黑科技”的测试工作。歼-10家族服役不过短短十余年光景,子型号仅有四个,但凭借后发优势,却在短时间内实装了F-16测试过的那些“黑科技”。
拼多多暑假大促,升温降价,全品类暑期大促 →
歼-10A战斗机
1、鸭翼
歼-10作为80年代末开始研制的第三代战机,其气动布局有着三代半的典型特点即鸭式布局,而F-16由于研发年代较早。当时的鸭式布局相关技术还很不成熟,所以未采用这一布局,不过F-16从70年代开始就进行过安装鸭翼的测试。这架安装了鸭翼的F-16被叫做CCV随控布局验证机,是由首架 YF-16(机号72-1567)在1975年12月改装而成。F-16CCV在机腹进气道下安装了两片全动式鸭翼,并相应修改了飞控系统,允许机翼后缘襟副翼与全动平尾联动。F-16CCV验证机从1976年3月16日至1977年6月31日进行87架次的试飞工作,共计飞行125小时。
F-16CCV验证机
2、头盔瞄准技术与IRST
头盔瞄准技术即头盔目标指示瞄准器的应用,这是一项从80年代开始探索的先进技术。传统空战中需要飞行员将机头指向目标才能进行红外导弹的瞄准发射,但拥有头盔瞄准具的飞行员只需转头看向目标,并把头盔瞄准具的准星对准目标,便可锁定发射。这项技术大大简化了近距离空战的发射流程,配合具备离轴发射能力的格斗弹后,将拥有致命的威力。美国最早在70年代末改装了一架F-16A即F-16 AFTI先进战斗机技术集成验证机进行了相关探索,而我国则在引进俄罗斯相关技术的基础上研制了属于歼-10的头盔瞄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