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破了西方工业大国对这个盛会的垄断
丹麦美人鱼(视觉中国)
《参考消息》在2010年4月29日的报道中记录了“丹麦将最著名的国家象征小美人鱼铜像运到上海”,之前的2010年1月27日则记述了日本将日中交流的象征“遣唐使船”再造后运到上海世博会现场,各家无不细致入微。
在2010年6月23日的《参考消息》报纸中,引述了广泛代表发展中国家的百人记者团访华文章集萃,标题是《世博会整个园区都充满吸引力》:
巴西《圣保罗报》5月1日报道:“‘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成为本届世博会的口号并非偶然,中国希望树立一个榜样。”
尼日利亚《卫报》5月4日记述道:“19岁的英国学生谈‘我去过德国汉诺威的世博会,但上海世博会要棒得多。’”
古巴《格拉玛报》5月7日报道:“上海世博会打破了西方工业化大国几乎垄断这项盛会的局面。”
马拉维《每日时报》5月9日报道:“上海世博会令马拉维的小型农场主获益匪浅。”
《印度快报》5月10日报道:“公共汽车、地铁、轮渡和两座机场像上足发条的机器一样,把成千上万的人运送到世博园。”
但更引人注意的一点是于2010年4月10日发表的《中国拉开“世博外交”大幕》的文章,其中谈到一个观点“各国展馆的建筑设计都基本着重本国特色,希望在异邦传扬自己的传统文化。但上海世博不同——多个国家的展馆外观都融合了中国文化元素。 ”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新华社)
该种说法,在2010年11月2日《参考消息》报纸引述的台湾《联合报》中有更细致入微的体现:“中国馆的造型是‘东方之冠’,当然寓有‘大国崛起’的意味,而镇馆之宝则是‘清明上河图’的巨幅动画。进入上海中国馆的观众人流,与放大了700倍的清明上河图动画中900年前宋代开封河畔的人流擦肩而过,恍若同世……”
“中国崛起是眼下无人置疑的事实。”
好的,关于世博外交,我们就说到这里。欢迎继续关注涨知识的“参考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