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了中国市场怎么办?澳贸易部长:找印度
而对印度来说,它逆自由贸易的潮流而动,也需要跟澳大利亚抱团取暖。印度产业联合会认为,印度选择不加入RCEP,更有必要和澳大利亚建立强劲的双边合作关系以抓住经济机遇。但是印度人说的“经济机遇”和澳大利亚认为的“经济机遇”恐怕是不一致的,印度实施自力更生政策,侧重于保护民族产业,肯定更加希望增加对澳大利亚的出口;而澳大利亚愿意和印度加强经贸关系,看中的是印度有13多亿人口,把它当作一个有潜力的市场。
问题是,与中国市场相比,印度市场对澳大利亚真的那么重要吗?数字最能说明问题,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中国是澳大利亚第一大出口目标国,对中国出口额为1034.35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38.09%,同中国的贸易顺差为483.83亿美元;而2019年,澳大利亚对印度的出口额为98.43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3.62%,同印度的贸易顺差为65.99亿美元。在这组对比如此鲜明的数据面前,不知道澳大利亚官员拿印度市场替代中国市场的自信何来。
远水解不了近渴,或许印度经过多年发展后能够成为澳大利亚商品的重要出口目的地,但是无法解决澳大利亚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例如,最近因检疫问题被中国暂停进口的澳木材行业已经感到“疼痛”,澳大利亚林产品协会首席执行官罗斯·汉普顿日前表示,如果木材禁令问题得不到解决,全澳成千上万的工作岗位将面临危险。
对澳大利亚来说,现实很荒诞。一方面,澳方苦苦寻找能够替代中国市场的出口对象;另一方面,遍及各大洲的多个国家都积极行动填补澳大利亚在中国市场中留下的空白,增加对中国的谷物、煤炭、葡萄酒等商品的出口力度,而且这些国家中还不乏澳大利亚的铁杆盟友。
部分澳大利亚政客该醒醒了,沉浸在做荒诞派艺术大师的迷梦中对本国人民的福祉毫无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