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问题大幅升级:从柏林看战略纵深与博弈
但真正的战略困境在于空间维度:向东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闪电战"已撕破传统汽车防线;向西看,美国数字巨头的"空降部队"正控制数据高地。财政部长库基斯警告的"数字服务无可替代",恰似二战时盟军发现鲁尔工业区无法短期复制。这种多维战场的挤压,迫使柏林必须在90天窗口期内完成"战略佯动"。
三、欧盟战区的"弹性防御"体系
华沙紧急财长会议上,27国代表上演的正是现代版"维也纳体系"重构。法国提出的"数字服务税反击方案",本质是开辟"第二战场"——瞄准美国每年380亿欧元服务贸易顺差的软肋
。这种"非对称作战"思维,与荷兰主张的"冷静防御"、西班牙的"产业支援计划"形成梯次配置。
但欧盟真正的杀手锏藏在冯德莱恩的公文包里:对谷歌、Meta等企业征收的数字广告税,可利用单一市场体量形成"区域拒止"效应。这种"以空间换时间"的战术,既能规避成员国各自为战的消耗,又可迫使硅谷巨头成为华盛顿的说客。就像1944年市场花园行动,成败系于"数字安特卫普"这个战略节点的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