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地震,刺穿了日本隐藏80年的大阴谋

日本从1974年开始建造核电站,到2011年发生东电核事故前,共有54座核电站,发电能力能占到总电力的30%,但实际发电量为总电量的20%左右。尽管东电核事故后,日本关停了不少东部核电站。但以目前日本核电站的装机规模,发电量完全可以超过总发电能力的30%。

而且奇怪的是,作为岛国的日本拥有取之不尽的了风能,也拥有先进的风力发电技术,但风力发电仅占发电量的5%,日本对风力发电关注甚少,反而逐年扩大核能,至今建成了50余座核电站,但发电量显然与其产能并不匹配。

表面上看,日本兴建如此之多的核电站主要是为了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并通过核电出口来促进经济发展。然而,深挖历史,我们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1945年,日本在二战中战败,随后被联合国禁止从事与原子能相关的研究。

然而,1952年旧金山条约的生效废除了这一禁令。从1954年开始,出于所谓的“维护国家安全”的目标,一些政客开始在国会申请经费用于发展原子能,为日本的核电之路开启了大门。

此外,2012年,日本对《原子能基本法》进行修订,其中一条表述颇为模糊:“核能要为国家安全服务”。虽然国家安全比较笼统,但从日本军国主义抬头和军费预算快速提高来看,这一措辞可能含有日本拟发展核武器的潜在意图。疑点三,日本拥有超额的用于制造核武器的铀和钚的储备量,以发展核电为由,囤积了大量的可制造核武器的稀有放射性元素,足够日本使用上百年,这是非常可怕的。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大量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钚的非核国家。

钚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元素,可以用于制造核弹头或增加其威力。如中国2015年的报告所指出的,日本目前拥有约47吨的钚,其中约10吨存放在国内,其余存放在英国和法国。这些钚足以制造一千枚以上的核弹。事实上,日本政府对钚的需求和供应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