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八路山头多,谁掌舵?毛主席的做法很巧妙

但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山东人民抗日武装力量还很薄弱,随着抗日战争进入僵持,山东的抗日形势迫切需要更多武装力量来支援。

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召开会议,决定派遣罗荣桓、陈光率领115师师部及部分主力去山东,这里得提一句,此时115师已经更换领导人,代理师长是陈光,政委是罗荣桓。

正如毛主席所说,当时大家都称山东的抗日八路为“土八路”,现在派115师这等主力师前往山东,以后无论是日本人还是蒋介石,都不能称山东抗日力量为“土八路”了。

其实从侧面也能看出,中央对山东抗日根据地十分重视,115师的到来将会在山东大有作为。情况也的确如此,随着八路军主力的到来,山东的抗日力量大幅度增强。

根据历史档案记载:陈光、罗荣桓早期配合亲密无间,115师不仅在山东地区站稳脚跟,而且还连续击溃日军的扫荡与围剿。

尤其是1939年的陆房突围战,115师主力和机关共3000余人被日军围困在不过10余里的地区,但陈光依旧亲自率领战士战斗在最前线,连续击退日军9次冲击,最终成功带着115师冲出包围圈。

——而且此战我军指以360人的代价取得了歼灭日军1200余人的战绩,陈光也因此得到蒋介石的特别嘉奖。

转眼间,罗荣桓、陈光的115师在山东抗日根据地打响名气,日本,山东最高指挥官尾高龟藏被115师搞的彻夜难眠,多次想搞垮115师主力,但结果却是数次受挫,越打越麻木。

从这些作战来看,随着115师进入山东,山东的抗日局势迎来突破性进展,那么还有其他问题吗?客观来说,部队在战场上的表现确实越来越好,可政治和领导方面却出现一些隐患。

正如前文所说,在115师进入山东以来,山东本土已经有山东纵队统一所有的抗日武装力量,如此一来,115师在级别上和山东纵队是平行,而且115师是外来援助力量。

毫无疑问最开始时,兄弟单位平行作战是没任何问题的,但随着抗日形势的逐渐好转,统一领导的问题不得不提上议程上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因为种种问题,山东纵队、115师未能解决统一指挥问题,而且还因为分处两地作战,居然形成领导山东抗战的“两个中心”,这在抗日形势严峻的当年是非常不利的。

1939年3月24日,由朱德总司令领衔致电毛主席:115师虽然来到山东,但陈罗二人很难在军事政治上形成中心,山东缺一个骨干,我们拟派徐向前同志、朱瑞同志去山东。